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王峰 北京报道
“进一步压减公办和民办普通高中跨区域招生计划,确保到2024年全面实现属地招生和‘公民同招’。”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作出上述规定。
(相关资料图)
长期以来,一些优质公办普通高中参与举办民办高中,利用民办高中的灵活机制,在全省“掐尖”招生,“虹吸”了省内优秀生源,以至于有些地方出现了“崛起一所超级中学,倒下一批普通高中”的现象。
教育部近年来稳步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管理,《“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公民办普通高中招生全面规范,县中生源流失现象得到根本扭转。
相关治理举措已持续落地。目前,湖南、浙江、江苏等省份已经明令禁止跨区域招生,河北等跨区域招生突出的省份也已明确,将2024年作为最后期限。
近期,湖南省教育厅及时回应“四大名校”恢复全省招生谣言,以及衡水民办高中跨市招生人数锐减等现象都表明,公民办高中跨市“掐尖”招生现象行将终结。
5月4日,有自媒体发布了湖南省“今年起四大名校初升高恢复全省招生”的消息。但当天下午,湖南省教育厅就发布声明称,此消息为不实消息。
“四大名校”,是指长郡中学、雅礼中学、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长沙市第一中学这4所位于长沙的名牌公办高中,在国内名声显赫。
公开信息显示,“四大名校”从2022年开始甚至已不再自主招生,其全部招生计划的60%被比较均衡地分配到区域内的所有初中。
在湖南省的浏阳市、桃源县等地,指标到校改革更为彻底,省示范高中的指标100%分配到了各初中。
我国对公办高中的招生管理规范得较早。目前,各地已普遍要求公办高中实行属地招生。
其中,多个省份均规定,县(市、区)属公办高中原则上在本县域内招生,设区市市属公办高中、高校附中原则上在本市城市区范围内招生。
湖南在全国走在前列,该省2020年就发布文件要求,严禁公办普通高中未经批准以任何名目跨市州、跨县市区招生,要求各校当年在全省提前招录的学生一律清退。
今年4月,以湖南省教育厅名义在《中国基础教育》发表的文章披露,这份文件一出台就引发了强烈社会反响,各级教育部门要求“自家的孩子自家抱”,最终平息了风波,使“掐尖”问题得到迅速遏制。
其他省份在2021年也纷纷跟进,实现了公办高中在市域内招生。比如,河北衡水中学2021年起,每年2000个招生计划全部投放在衡水市主城区。
至于为何挥出重拳,上述署名湖南省教育厅的文章介绍,“长期以来,湖南省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加上城镇化带来的人口流动、优质教育资源的聚集效应等,导致县域大量生源尤其是优质生源外流”。
“高中虽然不是义务教育,但仍属于基础教育,所以还是要强调高中的相对均衡发展。如果每一个县都有好的县中,那学生就不需要到省会城市去读高中,由此也会形成比较良好的基础教育生态。”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民办高中的招生管理则相对复杂,其享有法定的招生自主权。
2021年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规定,实施普通高中教育的民办学校应当主要在学校所在设区的市范围内招生,符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的可以跨区域招生。
也就是说,民办高中在法规层面被允许跨区域招生。正因此,此前相关政策所强调要治理的是违规跨区域招生,而不是禁止跨区域招生。比如,2021年12月发布的《“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指出,“坚决杜绝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防止县中生源过度流失”。
不过,遭到破坏的县域高中教育生态,让民办高中招生管理的风向逐渐发生了变化。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教授薛二勇就认为,应该规范高中阶段民办教育的招生行为,采用区域内就近招生、控制招生数量、控制学校规模等方式,逐步改变民办高中的 “掐尖”教育行为,将其主要工作从“招生”转移到“培养”过程中。
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压减优质公办普通高中和民办普通高中跨区域招生计划,确保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如期全面实现属地招生和公民同招。
近日发布的2023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政策显示,上述“如期”即为2024年。2023年将是跨区域招生过渡期的最后一年。
今年4月,北京师范大学《“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项目监测课题组发布的调研报告介绍,各地优质生源离开本地到省会城市或外地高中就读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中考成绩排名靠前的考生留在本地就读高中的比例逐年提高。
各地民办高中实行属地招生和公民同招的进度并不一致。
河北省教育厅的规定比较明确,提出“从2024年开始民办普通高中只在审批地招生”。
这意味着,河北省民办高中2023年将是最后一年可以跨市招生。河北省近日发布的政策对此进行了严格限制,规定民办高中在审批地外招生的计划不得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总数的10%,比2022年减少一半。
根据公开信息,在民办高中发达的衡水市,2022年38所民办高中在衡水市外的招生计划为4947人,比2021年剧减54.6%,其实只占全部招生计划的10.5%。其中,衡水泰华中学(原衡水一中)的市外招生计划仅190人,比2021年减少47.1%。
很多地方已提前实行属地招生和公民同招。安徽省教育厅近日发布的2023年招生政策规定,“民办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纳入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招生范围与所在地公办普通高中保持一致,实现同步招生”。
规范招生管理,修复教育生态之后,民办高中对于丰富教育资源供给仍有重要作用。
薛二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还是应该鼓励社会力量积极举办民办高中,充分保障其办学自主权,对其特色化、多样化发展给予税收减免或者必要的财政补贴,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方式购买民办高中的学位,为学生选择到不同高中接受适合自身的教育提供资源。
但要求民办高中实行属地招生和公民同招,只是堵住了学校的“掐尖”行为,却挡不住家长们对名牌民办高中的趋之若鹜。
张勇(化名)的女儿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读完了小学,2022年小升初时,张勇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把孩子的户籍迁到了衡水市,12岁的女儿随即入读了当地一所寄宿制民办初中。张勇每个周末开车去看一次女儿,拿回女儿的换洗衣服。
“我知道女儿如果在张家口读完初中后,可能没有渠道再考进衡水的高中,所以只好提前做了安排,毕竟,衡水民办高中的升学率还是要比老家的学校高。”张勇表示。
X 关闭
2023-05-23 22:07:34
2023-05-23 21:10:05
2023-05-23 20:09:56
2023-05-23 19:50:11
2023-05-23 18:20:35
2023-05-23 18:02:39
2023-05-23 17:03:55
2023-05-23 16:20:52
2023-05-23 15:57:41
2023-05-23 15:05:13
2023-05-23 14:04:14
2023-05-23 13:13:49
2023-05-23 12:32:57
2023-05-23 11:54:52
2023-05-23 11:01:36
2023-05-23 10:16:40
2023-05-23 09:48:01
2023-05-23 09:28:23
2023-05-23 09:00:34
2023-05-23 08:15:50
2023-05-23 06:30:55
2023-05-23 04:48:27
2023-05-23 02:25:25
2023-05-22 23:46:08
2023-05-22 22:19:32
2023-05-22 21:21:32
2023-05-22 20:55:05
2023-05-22 19:58:28
2023-05-22 18:55:14
2023-05-22 18:27:12
2023-05-22 17:45:10
2023-05-22 17:14:37
2023-05-22 16:09:34
2023-05-22 15:49:09
2023-05-22 15:02:13
2023-05-22 14:22:52
2023-05-22 13:45:49
2023-05-22 12:10:58
2023-05-22 11:38:49
2023-05-22 11:17:19
2023-05-22 10:50:12
2023-05-22 10:08:35
2023-05-22 09:50:37
2023-05-22 09:10:52
2023-05-22 08:40:09
2023-05-22 07:52:01
2023-05-22 06:33:49
2023-05-22 04:53:21
2023-05-22 02:07:53
2023-05-21 22:47:26
2023-05-21 21:38:15
2023-05-21 20:32:37
2023-05-21 19:12:38
2023-05-21 18:21:54
2023-05-21 16:59:20
2023-05-21 16:12:32
2023-05-21 14:56:59
2023-05-21 14:00:56
2023-05-21 12:58:14
2023-05-21 11:43:27
2023-05-21 10:57:44
2023-05-21 10:04:13
2023-05-21 09:01:36
2023-05-21 07:49:46
2023-05-21 06:30:15
2023-05-21 04:39:48
2023-05-21 01:20:56
2023-05-20 22:50:58
2023-05-20 21:24:47
2023-05-20 20:13:00
2023-05-20 18:21:19
2023-05-20 16:59:34
2023-05-20 16:09:37
2023-05-20 15:09:08
2023-05-20 14:00:56
2023-05-20 13:01:43
2023-05-20 11:03:23
2023-05-20 09:56:54
2023-05-20 09:30:04
2023-05-20 08:46:09
2023-05-20 07:40:09
2023-05-20 06:25:31
2023-05-20 04:45:48
2023-05-20 02:07:33
2023-05-20 00:03:36
2023-05-19 22:21:38
2023-05-19 21:17:12
2023-05-19 20:57:39
2023-05-19 19:48:12
2023-05-19 19:19:11
2023-05-19 18:28:40
2023-05-19 18:04:49
2023-05-19 17:12:12
2023-05-19 16:52:26
2023-05-19 16:19:52
2023-05-19 15:59:37
2023-05-19 15:19:08
2023-05-19 14:30:20
2023-05-19 13:53:39
2023-05-19 13:18:37
Copyright © 2015-2022 全球化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9784号-11 联系邮箱:85 18 07 48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