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吴晓璐
随着可转债退市配套机制完善,投资者预期明确,可转债市场逐渐恢复正常。同时,随着股市回暖,可转债二级市场交投逐渐活跃,上周单日成交金额突破800亿元。
(资料图片)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投资者应该对传统的双底策略和低价策略多一分谨慎,规避正股有退市风险的转债个券,强化对正股的跟踪与把握。另外,在对正股深入挖掘的基础之上,投资者也可以适当配置受到情绪扰动被错杀的低价个券。
年内49只可转债
募资近700亿元
今年以来,可转债一级市场发行遇冷。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6月19日,今年以来,49家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693.14亿元,同比下降36.34%。目前,A股存量交易可转债512只。
从行业来看,今年可转债发行规模下降,主要在于银行、券商可转债融资下降。截至6月19日,今年以来,银行、券商尚未发行可转债。而去年同期,2家银行发行可转债募资210亿元,2家券商发行可转债募资148亿元,发行规模居前。
今年1月份,证监会回应“上市证券公司再融资行为”时表示,“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要统筹平衡,审慎决策,切实维护各类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同时,证监会也会支持证券公司合理融资,更好发挥证券公司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功能作用。”
“今年小规模转债发行居多,总的来看发行规模相较于去年有所下降。”明明表示,目前,证监会核准和注册生效的转债规模较高,可转债依然是上市公司重要的再融资方式。
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6月19日,26家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申请获得证监会批准或注册生效但尚未发行,这26家公司计划发行可转债募资规模合计226.16亿元。
二级市场交投
逐步活跃
随着退市带来的避险情绪渐渐消退,近日,可转债二级市场成交金额从5月份的“洼地”回升。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6月15日和6月16日,可转债连续两日成交金额超过800亿元,分别为841.99亿元、884.04亿元,刷新年内新高。另外,过去一周以来(6月12日至6月19日)有50只可转债价格刷新年内新高。
“近期权益市场有所反弹,且债券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这对转债市场是利好,有利于转债估值的抬升。”明明表示,转债市场目前标的数量超500只,在板块轮动行情中并不缺乏优质标的和高性价比的标的,不少个券都再创新高,市场交投比较活跃。
财达证券投资银行业务委员会研究员马燕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可转债可以T+0交易,且手续费比股票低,再加上既具有债券的属性,也具有股票看涨期权的属性,比较受二级市场投资者欢迎。当前,随着可转债市场不断扩容,更多的投资者有机会买卖可转债,市场交易活跃度也日益上升。
“近期市场板块轮动效应明显,上市公司股价快速涨跌,出于安全考虑,投资者选择可转债来规避短期投资风险。”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完善交易规则
强化投资者保护
今年以来,因正股强制退市可转债随之退市情况出现,转债市场迎来转折。近日,监管部门出台规则,完善强制退市可转债交易规则和投资者适当性规则,强化投资者保护。
目前,面临退市的可转债有2只,搜特转债和蓝盾转债。*ST搜特、*ST蓝盾(维权)均已收到深交所终止上市告知书,公司股票和可转债停牌。不同的是,*ST搜特及搜特转债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深交所做出终止上市决定后,公司股票和可转债将直接摘牌;*ST蓝盾及其可转债则是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需要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交易15个工作日后摘牌。
深交所于6月9日、6月16日先后发布《关于可转换公司债券退市整理期间交易安排的通知》《关于完善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可转债进入退市整理期的交易安排,涨跌幅限制,并完善投资者适当性要求。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6月9日发布《退市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规定》,明确退市可转债挂牌、转让、转股、回售、赎回、付息、本息兑付等业务规则。
具体来看,可转债进入退市整理期,首日价格没有涨跌幅限制,次日开始涨跌幅限制比例为20%。投资者适当性方面,主要是增加个人投资者参与退市整理期可转债交易门槛,与个人投资者参与退市整理期股票交易门槛保持一致,均为50万元。
“监管部门出台规则有助于维护可转债市场的平稳发展。另外,提高退市整理期可转债交易门槛,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可转债价格波动风险,进一步维护投资者权益。”陈雳表示。
明明表示,可转债是一种含权债券,受到正股的影响较大,风险相较于利率债和信用债都高得多,适当提高投资者参与门槛,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遏制炒作,促进可转债市场健康发展。
炒股开户享福利,送投顾服务60天体验权,一对一指导服务!X 关闭
2023-06-20 09:18:59
2023-06-20 08:39:42
2023-06-20 07:53:53
2023-06-20 07:17:16
2023-06-20 06:13:49
2023-06-20 05:13:10
2023-06-20 02:39:35
2023-06-20 00:49:38
2023-06-19 22:44:03
2023-06-19 21:53:34
2023-06-19 20:55:35
2023-06-19 20:36:41
2023-06-19 19:17:36
2023-06-19 18:41:17
2023-06-19 18:06:03
2023-06-19 17:50:46
2023-06-19 16:58:39
2023-06-19 16:38:19
2023-06-19 16:14:05
2023-06-19 16:00:00
2023-06-19 15:15:47
2023-06-19 14:44:03
2023-06-19 14:14:56
2023-06-19 14:01:42
2023-06-19 12:51:30
2023-06-19 12:28:26
2023-06-19 11:44:50
2023-06-19 11:27:27
2023-06-19 11:16:45
2023-06-19 10:47:01
2023-06-19 10:22:34
2023-06-19 10:01:09
2023-06-19 09:32:49
2023-06-19 09:29:32
2023-06-19 09:23:44
2023-06-19 09:14:28
2023-06-19 09:05:38
2023-06-19 08:50:18
2023-06-18 21:50:53
2023-06-18 21:00:14
2023-06-18 20:21:51
2023-06-18 19:54:38
2023-06-18 19:06:30
2023-06-18 18:17:49
2023-06-18 17:29:27
2023-06-18 16:51:21
2023-06-18 16:14:17
2023-06-18 15:41:39
2023-06-18 14:55:18
2023-06-18 13:15:38
2023-06-18 12:14:11
2023-06-18 11:51:21
2023-06-18 10:45:43
2023-06-18 10:22:03
2023-06-18 09:59:02
2023-06-18 09:03:56
2023-06-18 08:42:27
2023-06-18 08:12:22
2023-06-18 07:01:20
2023-06-18 06:14:22
2023-06-18 05:15:32
2023-06-18 01:46:16
2023-06-17 22:52:27
2023-06-17 21:53:41
2023-06-17 21:21:46
2023-06-17 20:11:47
2023-06-17 19:34:50
2023-06-17 18:20:53
2023-06-17 17:36:47
2023-06-17 17:16:52
2023-06-17 16:41:35
2023-06-17 15:56:37
2023-06-17 14:58:36
2023-06-17 14:12:30
2023-06-17 13:51:05
2023-06-17 12:44:17
2023-06-17 11:54:32
2023-06-17 11:19:20
2023-06-17 10:47:32
2023-06-17 10:02:22
2023-06-17 09:44:04
2023-06-17 08:57:15
2023-06-17 08:53:59
2023-06-17 07:56:42
2023-06-17 07:05:31
2023-06-17 06:37:55
2023-06-17 05:51:58
2023-06-17 03:31:23
2023-06-17 01:54:56
2023-06-17 00:51:58
2023-06-16 22:56:58
2023-06-16 22:10:54
2023-06-16 21:44:52
2023-06-16 21:15:20
2023-06-16 20:34:41
2023-06-16 19:56:38
2023-06-16 19:43:01
2023-06-16 19:09:32
2023-06-16 19:09:04
2023-06-16 18:19:48
Copyright © 2015-2022 全球化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9784号-11 联系邮箱:85 18 07 48 3@qq.com